男女主角分别是江河宋知夏的其他类型小说《七零糙汉与娇花江河宋知夏》,由网络作家“林间蔷薇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四奶拉着宋知夏的手,仔细打量她,越看越满意,暗道江河那小子眼光真不错。“走,我带你看看屋子去!”说着,拉着人就往正屋走去,江河赶紧把柴火放了下来,跟在后面。“东头的屋子是我住的,你来了就住西头,原本是给我儿子和儿媳妇住的,但是他们离得远,难得回来一趟,你就安心住着。”宋知夏看了几眼,确实收拾的很整齐,不过屋子里不是床,而是北方常用的土炕。“呀?咱们这里也不算很北边啊?怎么还砌了炕?”她从小在江南长大,只听长辈们说过,实物还是头一回见,新奇的很。四奶笑了起来,“我儿子在北方当兵,儿媳妇也是北方人,他们那儿都睡炕,说冬天睡起来舒服的很,所以盖这房子的时候,也都砌了炕。”宋知夏点点头,她想起院子里还有三间小一点的屋子。“四奶奶,这屋子很好...
《七零糙汉与娇花江河宋知夏》精彩片段
四奶拉着宋知夏的手,仔细打量她,越看越满意,暗道江河那小子眼光真不错。
“走,我带你看看屋子去!”说着,拉着人就往正屋走去,江河赶紧把柴火放了下来,跟在后面。
“东头的屋子是我住的,你来了就住西头,原本是给我儿子和儿媳妇住的,但是他们离得远,难得回来一趟,你就安心住着。”
宋知夏看了几眼,确实收拾的很整齐,不过屋子里不是床,而是北方常用的土炕。
“呀?咱们这里也不算很北边啊?怎么还砌了炕?”她从小在江南长大,只听长辈们说过,实物还是头一回见,新奇的很。
四奶笑了起来,“我儿子在北方当兵,儿媳妇也是北方人,他们那儿都睡炕,说冬天睡起来舒服的很,所以盖这房子的时候,也都砌了炕。”
宋知夏点点头,她想起院子里还有三间小一点的屋子。“四奶奶,这屋子很好,但是我住着不合适,要不,我还是住院子里的小屋子吧?不知道方不方便?”
四奶脸一沉,“有什么不合适的,左右他们也不回来,那两间小屋子虽说也是新盖的,但是太小了点。”
宋知夏还是觉得不能住西屋,不由地用眼神向江河求助。江河虽然也觉得西屋更好,不过他也能理解小姑娘的顾虑。
“四奶,你就随她吧,反正她就一个人住,小屋子还暖和点。”
四奶见他们两个人都这么说了,也就不再坚持了,带着他们去开了小屋子的门。
其中一间做了灶房,住不了人,另一间隔开了,一半放点杂物,一半用来洗澡。
还有一间也砌了炕,本来是预备孙子孙女回来了住的,不过有些日子没有打扫过了,房间里落了薄薄一层灰。
宋知夏看了看,觉得这间就很好。虽然没有家具,但是她可以把自己打的柜子搬过来,至于其他的,以后看情况再说。
这时候已经不早了,宋知夏还要回去做饭,江河也打算再去山上一趟,两人和四奶说了一声,就一起离开了。
“我明天早上去上班,要是没什么事的话会早点回来,到时候咱们一起收拾屋子?”江河想着小姑娘如今已经是自己对象了,他可以明目张胆的帮她张罗了。
不过宋知夏还是不太好意思,她还没适应两个人关系的转变,也不知道江河是怎么做到这么自然的。“不用了,我明天自己来收拾就行了。”
江河好笑的看着她,趁着周围没人,突然把脸凑近了,“亲都亲过了,怎么还这么害羞?”
宋知夏被他吓了一跳,连忙往旁边退了几步,簇着好看的眉毛,“你能不能正经一点?”
单听这话,还挺厉害的,但是配上她羞红的脸,那是一点儿杀伤力也没有,反而让人更容易往不正经的方向想。
不过江河怕直接把人给惹炸毛了,就没再逗她,好好的把人给送到了地方,就去了山上。
这会儿已经不早了,大多数人都在往家里运柴火,留在山上的人并不多。
江家的女人和孩子们已经先回去了,江海和江洋兄弟俩正打算背起最后两捆柴,看到江河来了,江洋犹豫了一下。
“老三,我再砍一点,你先和大哥把柴火背回去行吗?”
江河还没说话,江海先答应了,“行啊,那我们先走,老二你也别太晚,一会儿天该黑了。”一边说,一边背起了一捆。
江大强也紧随其后,“政策的事谁说的准呢?有几个知青都来了好几年了不也还没回去?再说了,只要咱们好好待人家,人心都是肉长的,说不定人家愿意留下来呢?退一步说,就算到时候她要回城,只要你俩感情好,你也可以跟着去嘛,不用担心我和你娘!”
江河心里都快乐疯了,脸上却只能做出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,“爹,娘,你们让我再想想吧,这事儿……先别说出去!”说完,低着头站了起来,回屋去了。
江大强和王桂香连连答应,这事儿怎么可能对别人说嘛,说什么也得瞒的死死的,不然可让老三怎么做人啊!说起来,老三一副高高壮壮的样子,怎么就得了这么个毛病呢?!真愁人!
好在现在有了宋知青,只要顺顺利利地把人骗……哦不,娶回来,应该就没问题了吧?实在不行的话,只能让老大老二多生几个,到时候过继一个给老三了……
江河可不知道他爹娘已经想到那么远了,他洗完澡之后就躺在床上,想着小姑娘,只有早点把人娶回来,才不枉他对爹娘撒了那么大一个谎。
临睡前,他迷迷糊糊地在想,也不知道昨天的梦还能不能再续上,他还打算继续呢。
江玉梅一听嫂子说相亲的事情黄了,就有点懵,明明说好的,怎么就不去了呢?“嫂子,这怎么回事啊?咱们不都说好了吗?两个孩子打小一块长大,彼此知根知底的……”
王桂香不好提江河身体有问题的事情,哪怕是对着小姑子,也不好说宋知青的事情,毕竟还没成,好在她早有准备,提前编好了谎……理由。
“嗐,他姑,你也知道,老三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,这几年再外面又见了点世面,说要什么自由啥的,非不愿意让家里安排,我拗不过他,只能这样了,麻烦你回去和你妯娌她们好好说说。”
江玉梅虽然不理解,不过也大概听明白了,江河这是打算自己找。他爹娘都没法子,自己不过是姑妈,还能怎么样?叹了口气,给她妯娌回话去了。
“你看这事闹的,都怪我,怪我当初没问清楚。”江玉梅只能给妯娌赔不是。冯桂花虽然心里不快活,但是江玉梅都给她赔不是了,她也不好再说什么,毕竟两个孩子连相亲都没正式相过。
送走了江玉梅,冯桂花还得安抚周红霞,她知道女儿对江河多少是有点意思的。“你大伯娘的话你也听到了,江家这门亲事就算了吧,回头娘再给你寻摸更好的。”
周红霞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,长的也好看,还念到初中毕业,比村里同龄的女孩子不知道要强多少。
从周家老太太到周家小弟,没有一个不宠着她的,她平时看着性子好,内里多少是有几分心高气傲的。
听说江河不愿意相亲,心里难免有些不忿,明明知道是要和自己相亲,他居然还不愿意?这让她的面子往哪里搁?可是,要让她就此放弃,她又不甘心。
“娘,你满大队看看,哪里还有比他条件更好的?”周红霞皱着眉毛,一脸的不高兴。
冯桂花何尝不知道这附近很难找出比江河条件更好的,但是牛不喝水难按角啊!“咱们大队没有,咱们就往远处找找,我就不信了,就凭我姑娘的样貌和本事,还能找不到一个好人家?别说在村里找,就算找个城里的,也不是什么难事。”
三间屋子里相对完好的那间已经有人住了,剩下的两间刚好一间住两个人。宋知夏走进去一看,房间里靠着墙放了一大一小两张床,就扭头去问李青,“你想睡哪一张?”
李青冲她笑笑,“我睡小的就行,反正带来的褥子也是小的。”见她这么说,宋知夏也就不客气了,她带的褥子是原先在家里用的那一床,放在这个大床上刚好。
李青看看她单薄的被子,忍不住问:“你这被子这么薄,冬天怎么办?”宋知夏一边忙着收拾,一边回答她,“家里怕我拿不动,厚的衣服和被子都是邮寄过来的,估计过两天就到了。”
李青点点头,暗想,这一定是个在家里很受宠的,看穿戴就知道,衣服上一个补丁都没有,手上还戴着一块上海牌手表,可真有钱。
还没收拾完,江大强就在院子里催了,“你们回来再收拾吧,我先带你们去大队领点口粮。”
这可是大事,谁也不敢拖沓,连忙就出来了,跟在江大强身后。
按照规定,知青下乡头一年是有补贴的,所以他们每人都领到了五十斤玉米和十斤小麦。
“这两年光景好,你们才能领到这些,不过等到明年夏收的时候,就没有补贴了,到时候能分多少口粮,全靠你们自己。”
四个人面面相觑,最终还是年纪较大的赵爱国开了口,“江叔,就这么点口粮,要吃到明年夏天?”
江大强摆摆手,“现在是九月份,马上就要秋收了,年前会再给你们再分一部分口粮的。”说完,他抬头看看墙上的钟,已经九点多了。
“行了,今天就先这样,你们先回去整理整理,一会老知青们也该下工了,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他们,明天正式上工。”说完就抬腿走了,老三有两年没回来了,江大强嘴上不说,心里也想的慌,想着赶紧回家去看看。
好在大队离知青点并不算远,再加上有两个男知青在,四个人总算顺利地把口粮搬了回去。
宋知夏已经十几个小时没吃东西了,再加上中间又受了一场惊吓,这会已经饿得不行了。也顾不上整理行李,先翻了一包桃酥出来,一口气吃了两块,才缓了过来。
本来她还想泡一杯麦乳精的,可惜没有热水,只能打开随身带来的军用水壶灌了两口凉水。
李青也在吃饼干,一边吃一边和宋知夏聊天,“大队长就把咱们扔这儿了,也不说以后吃饭什么的怎么办。”
宋知夏想了想,“院子里还有个棚子,我路过的时候看了一眼,里面有灶台和锅碗瓢盆好之类的,应该是可以自己做饭吃的。”
李青也看到了棚子,不过没注意里面有些什么,“做饭我倒是会,就是不知道菜哪里来?”这下宋知夏也被问住了,没办法,只能等老知青们回来了。
又过了一个多小时,两个老知青也回来了,个子矮一点的叫孙建设,高一点的叫李宏,两人都是前两年就下乡的,已经磨练出来了,肤色也变得和村里人差不多了。
六个人各自做了自我介绍,听到李青的名字的时候,李宏就笑了起来,“咱俩这名字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兄妹俩呢!”
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,都是年轻人,几句玩笑话很快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。四个新来的攒了一肚子的问题,两个老知青也都挺热情,有问必答,仔仔细细地给他们做了介绍。
尤其是孙建设,他一看到宋知夏就格外热情,“棚子里可以做饭,平时我和李宏是轮着来的,以后人多了,咱们可以再重新排个班。”
“口粮大家个人出个人的,挑水也是轮着来的,柴火的话稻草和秸秆之类的都能用,不过冬天要是烤火或者烧炕的话,就得去山上砍柴了。”
“院子后面有一块自留地,我们自己开的,你们要是愿意的话,也可以再开一点,不然不够吃。当然,有钱的话也可以去和老乡们换,他们家里都有自留地的。”
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吃饭的问题,把这些说清楚也就差不多了,等孙建设说完,李宏才适时开口,“今天你们第一天来,还是由我和孙建设一起做饭吧,就当是欢迎大家的到来,明天开始咱们再重新安排。”
“另外大队分给你们的口粮应该是没加工过的吧?中午我先借点给你们,等你们加工了之后再还给我,怎么样?”
大家自然没意见,于是中午就吃到了下乡以来的第一顿饭,贴玉米面饼子加青菜汤,说是汤,其实就是把青菜切碎了加上盐和水一起煮熟而已,连一点油花都没有。
纯玉米面的饼子也是硬邦邦的,还有点喇嗓子,宋知夏根本吃不下去,但是又没办法,只好把饼子撕成小块放进汤里泡着吃,心里默默安慰自己,就当是在吃羊肉泡馍了。
吃完了午饭,孙建设和李宏又要去上工了,临走前告诉了他们去哪里买东西和加工粮食。
几个人合计了一下,决定先去公社那边的供销社买东西,回来再去磨粮食。反正公社也不远,大概位于胜利大队和县城中间的位置,走路过去半个多小时就到了,不耽误什么。
宋知夏没带搪瓷盆,看到有卖的,一口气买了三个不同花纹的,又拿了一个热水瓶,其它的她都不需要,就没买。
李青从家里带了一个洗脸盆,这次另外买了一个就够了,本来她也想买个热水壶的,但是她没有工业票了,只能作罢。想了想,凑到宋知夏跟前,“知夏,我出热水壶的钱,你出票,咱俩合用,你看行吗?”
宋知夏本来想说不用了,但是想了想,又说:“你给我一半的钱就好了。”通过这两天的相处,她还挺喜欢李青的,再说了,知青点一共就她们两个女知青,自然是要搞好关系的。
再去上工的时候,两个女知青的速度明显比第一天慢多了。没办法,两人都是一手的水泡,就是想快也快不了啊。
宋知夏把口袋里的手帕拿了出来,在右手上缠了一圈,咬咬牙继续干。李青本来都想撂挑子了,看到比她小的宋知夏还在坚持,她也不好意思休息了,努力站了起来,忍着手疼,继续掰起了玉米。
饶是如此,她们俩还是被别人落了下来。江大强过来检查的时候,看的直叹气,这次来的四个知青里面,除了赵爱国干活还有点样子,其他三个都不行,他不禁有点担心评先进大队的事情。
本来他想着两个女知青安排在一起,互相还能说说话,互相照应一下。现在看来,只能找人分别带带她们了。
于是当天下午,两个女孩子就被分开了,宋知夏没动,李青被分到另外一块地里去了,同样的,有一个干活麻利的婶子被安排过来教宋知夏。
谁知这个婶子干活是挺麻利,但是她根本不管新来的女知青,反正她是负责掰玉米的,就只管一口气往前掰。至于宋知夏能不能跟得上,她管不着,早点干完活还要回家烧饭呢!
江河最后一趟过来运玉米的时候,就看到小姑娘可怜巴巴的一个人留在地里,除了比她高一大截的玉米杆子之外,什么也没有。
宋知夏正在和玉米杆子较劲呢,旁边突然伸过来一只大手,从她手里夺过了镰刀。“一边歇着去。”
宋知夏这个时候也顾不上占不占人家便宜的事了,能坚持到现在,她觉得她已经很对得起老宋的教导了。
不管干不干净,她一屁股坐到了地上,拿着军用水壶摇了摇,才想起来早就把水喝完了。
江河一边“唰唰唰”的干着活,余光捕捉到她的动作,想把自己的水壶给她,又觉得不大合适。
“我帮你干,你先回去喝水?”
宋知夏摇摇头,做人哪能这样?人家给自己帮忙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“不用了,我歇一会儿就好,等下还能继续干!”说完,用舌头舔了舔干燥的嘴唇。
江河看看她起了皮的嘴唇,有些不忍心,当初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的。
他在面前的玉米杆里挑选了一番,用镰刀砍下来一根,动作麻利地把两头和皮都给削了,递给小姑娘。“吃这个吧!”
宋知夏瞪大了眼睛看着他,这个还能吃?哦,对了,之前听老乡说过,玉米杆子可以喂动物,人不也是动物吗?那应该也能吃,她伸手接了过来。
江河看到她用来缠手的手帕已经渗出血色,动作顿了一下,低下头又继续干活。说什么都没用,还不如早点干完,大家都能早点回去休息。
宋知夏又渴又饿,拿起玉米杆子就啃了起来。嗯,甜丝丝的。吃了几口,她就有觉得有点不太对劲,忍不住开口:“江同志,这个玉米杆子是不是太老了一点?我吃不下去……”
江河有些疑惑地看着她,明明自己已经把皮给削掉了啊?他看看短了一截的杆子,又再地上找了找,没找到渣……
想明白了之后,他整个人都笑的抖了起来,怎么会有人这么笨啊?哈哈哈!
看他笑成这样,宋知夏也明白自己大概是做了蠢事,就有些恼羞成怒。背过身把渣吐了出去,又转过头来“恶狠狠”地冲着江河说:“笑什么笑!有那么好笑吗?”
她自以为很凶,但是落在江河眼里,不过就是一只炸了毛的猫,嗯,看体型,还是只小奶猫,有点可爱。
看她知道怎么吃了,江河也不再继续笑话她,怕真的给惹毛了,就弯下腰继续干活了。他虽然很多年不干农活,但是底子还是在的,速度不知道比宋知夏快了多少。终于赶在天黑之前把这块地给干完了。
宋知夏伸手接过镰刀,板着脸道了谢,就带头走了。江河背着满满一筐玉米棒子,走在她的身后,明显能看出小姑娘已经快迈不动步子了,他也就跟着放慢了脚步。
这么多天下来,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居然还没累哭,还真挺让他意外的。就冲这点,他都有些佩服她了。毕竟当年刚进军营的时候,他也是咬着牙才坚持下来的。
第二天中间休息的时候,宋知夏去找自己的水壶,一眼就看到压在水壶下面的劳保手套。她先是愣了一下,很快,就知道这是谁送的了。
她从小生活环境单纯,完全没有别的想法,觉得江同志就是好心,所以才送了手套给自己。
但是宋知夏的心里还是很纠结,下乡之后,她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里的物资有多么紧缺,一大家子都未必能有一副手套,至少她从没见大队里有谁戴过。
眼前这副手套虽然不是全新的,但是自己也不能白拿人家东西。
她在心里默默数了一下日子,知道自己的包裹应该就快到了,也没和自己的手过不去,喝完水就把明显大了不少的手套戴了起来。干起活来虽然还是疼,但是明显好多了。
江河路过的时候瞥了一眼,见她戴上了也就放心了,他之前还一直担心她不会收呢。看到自己用过的手套戴在小姑娘的手上,他心里忍不住升起一股隐秘的欢喜。
这一天,不用人帮忙,宋知夏也能按时下工了,回到知青点还有时间洗个脸去床上躺一会,让自己回点血。
吃饭的时候听到外面有人喊,她连忙走了出来。“宋知夏同志是吧?这里有你的包裹单。”是一个骑着自行车的邮递员,宋知夏赶紧上前接过并道谢。
林青看了她一眼,“家里给你寄的东西到了?”宋知夏点点头,“对,回头我请半天假去取。”
“重不重?要不要我陪你去?”
宋知夏摇摇头,要是休息就算了,哪里好意思让人家请假陪她去。“不用了,东西也不是特别多,我拿的了,大不了我借一辆自行车,你好好上工吧!”
林青想起她和身材不符的那把子力气,也就没再说什么。
哭完了之后,宋知夏反而觉得心里轻松了许多,好像把这么多天积累下来的委屈和辛苦都发泄了出去。无论如何,现在的生活是她自己选的,再苦再累也要好好过下去。
她打了半盆水洗了把脸,就开始把东西分类放好,只留了一副新的手套单独放在外面。
原本这个房间里除了两张床就只有一张桌子,所以宋知夏的东西都是放在床里侧的,反正她当时带的东西也不多。现在东西多了起来,她觉得自己还需要一个柜子,这个她不知道去哪里买,打算回头去找当地人打听打听。
收拾好了东西,也快到下工的时间了,今天刚好轮到她和李青两个人做饭。看李青做了几次,宋知夏觉得挺简单的,就去了灶房,今天用玉米渣子煮稀饭。她把洗干净的玉米渣子和水一起倒进锅里,接着就去灶下点火。
这个煮起来简单,宋知夏放了两根大的柴火进去用小火慢慢熬着就行了,她站起来用勺子把稀饭搅一搅,又重新盖上锅盖。趁着大家都还没回来,把中午剩的两个馒头也放上去热了,再拿回房间里去。
大家回来的时候都是饥肠辘辘的,看见饭已经好了,高兴的很。钱文涛因为上次吵架的事情,已经歇了对宋知夏的那点小心思,这会儿却又重新活络了起来。
毕竟知青点就两个女知青,他觉得宋知夏各方面条件都比李青强,所以把她当做了自己找对象的首选。至于村子里的那些姑娘,大多没上过几天学,他根本看不上。
这么想着,他就有点围着宋知夏转的意思,可惜宋知夏根本不搭理他,盛了自己的那份稀饭,就端着回房间了。分了李青一个馒头,两人就着李青带来的酱菜,吃了起来。
吃完饭天色还早,两个人就商量着去找人打听打听木匠的事情,李青也想做一个箱子,不然每次要用什么东西都得翻半天,麻烦死了。
两个人一路打听,终于来到了江玉梅家门口。门是虚掩着的,她们不好直接进去,就站在门口叫门。“家里有人在吗?”
周家人正在灶房里吃晚饭,她们的声音又不大,就没人听到。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,背后就响起了一个声音,“应该有人的,我带你们进去。”
原来是王桂香让江河过来给江玉梅送点东西,没想到会在这里遇上宋知夏。稍微想了想,也就知道她们来做什么的了。
江河上前推开门带着她们走了进去,“你们来做箱子?”嘴上这么说,实际上看的却只有宋知夏一个人,李青识趣地没有插嘴。
宋知夏冲他笑笑,“对,李青要一个箱子,我想做个柜子,听老乡说周木匠会做,就找过来了,你怎么会在这里?”
江河想到她那两个包裹,确实需要一个柜子。“周木匠是我姑父,我来送点东西。”宋知夏这才注意到他手上端着一个带盖的搪瓷缸子,想来里面装的应该是吃的。
说话间,几个人已经走到了灶房门口,里面的人这才看到他们,连忙端着碗站起来招呼。
江河把东西递给了江玉梅,“姑,不用招呼我,这两位女知青想请姑父给做点东西。”
听他这么说,周富把碗放在了灶台上,走了出来。“你们想要什么?”
两个女孩子把自己的要求说了,周富点点头,“行,没问题,不过最近要忙秋收的事情,时间要久一点,能等吗?”
两个人都点点头,村里就他一个木匠,不能等也得等了。
事情办完了,宋知夏和李青正准备走,门口又进来一个人。江玉梅一看来得是周老二家的周红霞,就笑了起来。“红霞来了?”
周红霞被她笑的有些不好意思,她家就住在隔壁,她是在家里听到这边的动静才过来的。上次大伯娘去找她娘说过江河的事情,说等秋收结束就安排他们两个人正式见一面。
她心里是高兴的,江河从小长的就好,十几岁的时候就跟大人一样高了,脑子转的也快,没去当兵之前一直是村里的孩子王,很多孩子愿意跟在他屁股后面跑,包括周红霞。
再加上大伯娘说江河马上要去城里工作了,周红霞自然是满心愿意,这才会忍不住先跑了过来。
江玉梅想撮合他们两个,就把人叫到一块说话。见此情形,宋知夏和李青两个人跟大家打了个招呼,就走了出去。
江河看宋知夏走了,也有些待不住了,勉强又陪着江玉梅说了两句,也跟着走了。周红霞眼看着他走的飞快,多少有点失落。
江河追出门的时候,看到宋知夏已经走出去挺远的了,暗悔应该早点出来的,却也没办法,只好朝着自家走了过去。
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,宋知夏主动来找他了。“江同志,谢谢你之前把手套借给我,喏,还给你。”说着,把一副全新的劳保手套递了过去。
“不用了,我皮糙肉厚的,用不上这个,你留着自己用吧!”
“那怎么能行?我知道你是退伍军人,思想觉悟高,所以才特意关照我们这些知青。但是我们这么多人,你哪里关照的过来呢?”说着,又把手套往前递了递。
江河有些无语,他是什么心思自己心里清楚,他以为宋知夏多少也知道一点,没想到小姑娘这么高看自己,他想解释都无从解释了。
看着小姑娘那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,他只好把手套接了过来。宋知夏见他接了,高兴得笑了,转身就去了玉米地里。
江河看看手里这副全新的手套,叹了一口气,这叫什么事啊?
江海刚好看到了这一幕,虽然隔得远没听到两个人说了什么,但是他看宋知青高高兴兴地走了,留下江河一脸为难地站在原地,就脑补了一出宋知青喜欢老三,老三不知该如何拒绝的戏码。
“老三,宋知青给你送东西了?她是不是对你有意思啊?”
江河看看自家大哥,有心想说实话,又觉得没到时候,默默叹了一口气,把手套装进了裤兜里,开始干活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