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这场胜利,代价很沉重。
11 面具下的真实风波过后,生活似乎渐渐回归了正轨。
我继续写着我的公众号,写着都市男女的情感纠葛,写着婆媳之间的鸡毛蒜皮,写着职场里的明枪暗箭。
只是我的笔下多了一丝审慎。
《窥视者》的成功,让我声名更盛。
但我拒绝了将其影视化的邀请。
我不想靠着揭露丑闻和贩卖曾经的伤痛来获取更大的成功。
那段经历就像一道伤疤。
虽然愈合了,但阴天下雨,还是会隐隐作痛。
我依然会收到各种各样的读者留言。
有人赞叹我的文笔犀利,有人感谢我的故事让他们看清了现实,也有人质疑我是否又在“影射”谁,是否又在“消费”谁的苦难。
信任,一旦被打破,就很难完全复原。
不仅是我对他人的信任,也包括他人对我的信任。
老陈给我上的这一课,很深刻。
他让我明白,文字既能是疗愈的良药也能是伤人的利刃。
而人性的复杂和幽暗,远超我的想象。
我开始更多地反思自己的写作。
我追求的“真实”,边界在哪里?
我对人性的“洞察”,是否也可能变成一种冒犯和伤害?
我手中的笔,到底应该指向何方?
写作是我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。
是我理解自己,理解他人的途径。
只是未来的路,我应该会更小心的走。
那个曾经对我开放的,存放着更阴暗构思的素材库,我给它上了一把更牢固的锁。
有些秘密,只能留给自己。
有些武器,一旦铸成就应该永远封存。
现实中的焦虑永远存在。
在这个信息爆炸,真假难辨的时代,每个人都可能成为“窥视者”也可能成为被窥视的对象。
我们既是潜在的受害者,也可能是无意的加害者。
我点开一个新的文档,敲下了新的标题——《面具》。
故事的开头,是一个带着社交面具的女人,她游走在都市的丛林里,试图在保护自己和拥抱真实之间,找到一个平衡。
这或许也是我自己的写照。
我不知道这一次,我的笔会将我带向何方。
但我知道,无论前方是坦途还是荆棘,我都必须写下去。
用我的方式,记录这个时代,记录那些在现实焦虑与信任危机中挣扎的人心。
毕竟,我是李薇,一个写故事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