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《优秀文集重生大明:开局抄了八大蝗商!》,由网络作家“画凌烟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以魏忠贤崇祯为主角的军事历史《重生大明:开局抄了八大蝗商!》,是由网文大神“画凌烟”所著的,文章内容一波三折,十分虐心,小说无错版梗概:......
《优秀文集重生大明:开局抄了八大蝗商!》精彩片段
福王搞定了,崇祯觉得自己发财了。
但这只是一个开始。
就像山西案,把罪名定了,也只是一个开始。
接下来清点家产,数钱,查人,都是巨大的工程,这里面稍微执行不好,就有大把银子被偷走。
而福王的资产,比山西案加起来还要多。
简直是吓人。
崇祯户部派人去统计,又让大理寺的人前去洛阳清点,还把魏忠贤也留在那里,让魏忠贤也参与清点。
这下户部、大理寺就痛苦了,双方相互盯着,谁也不敢乱拿钱。
这事在顺利的进行着。
眼下,马上就进入四月了。
彩票局也在天津卫准备开始,雅兰堂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火爆。
但这些崇祯现在都不想过细去管了,既然已经开出来了,自然让它自己去生长就是了。
眼下孙传庭已经来了两个月,每天都在不停招募兵马。
到现在为止,已经有两千人。
这两千每天有板有眼训练着,丝毫不懈怠,崇祯没事就会来逛一逛。
但是李邦华的进度却进展非常不顺利,李邦华才来了一个月,就有不少大臣开始弹劾他。
原因很简单,李邦华现在做的是军事改制。
他要动刀子的是京卫,京卫是什么概念?
那都是皇城根儿下的兵,兵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。
李邦华干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所有的兵额全部仔细盘查一遍。
盘查了一个月,一份汇报给了崇祯皇帝:京卫十三万名额,实则一万三!
也就是说,京卫每次领工资是按照十三万的名额来领的,但其实际人数只有一万三千人。
按照李邦华的这份调查,很多人早就死了,或者退休了,有的人甚至可以追溯到万历初年,张居正还在的年代。
李邦华是愤怒地写下了这些东西,他觉得这个现象非常严重,正在拖垮大明。
这就触犯到了谁的利益?
军官!
例如之前崇祯微服私访看到的修房子的顾千户,向他这种千户军官,就喜欢虚报名额,把钱自己拿着。
这样一层一层的,银子也一层一层盘剥。
所以啊,弹劾李邦华的奏疏暴风雨一样冲进了内阁。
孙承宗都提了反驳建议,但出于这事得让皇帝知道,于是奏疏都送到皇帝那里。
崇祯当然是,全部反驳。
接下来的形势就很紧张了,京卫的大佬,英国公张维贤亲自跑到皇宫里哭诉。
并且还在朝堂上公开弹劾李邦华玩弄权势,不分青红皂白诬陷忠良。
并且还将京卫所有军官联名函呈报给了皇帝。
在四月初十的这一天晚上,发生了一件大事。
李邦华回家的路上,冲出来几十个持刀的人,追着他砍。
好在李邦华的马跑得飞快,他躲进了一个非常隐蔽的角落,勉强逃过一劫。
但是他肯定是回不了家了,于是骑着马又向皇宫跑去。
于是出现了这样神奇的一幕,朝廷兵部右侍郎,在大半夜,被一群人追着砍,而且还中了一箭。
最后,李邦华忍痛进入了紫禁城,那些追杀他的人,看见紫禁城的护卫,才退下去。
大半夜的,已经入睡的崇祯被王承恩叫醒了,得知此事后,龙颜大怒。
御医连夜进宫,给李邦华疗伤。
而崇祯,此事阴沉着脸,在御书房里。
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改制的阻力。
尤其是军事改制,京卫糜烂已久,李邦华动的是那些人的钱财,自然有人想要致李邦华死地。
此事的严重性,已经超出预期。
并且,崇祯敏锐察觉到了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与这件事有着间接的关系。
就说大半夜,朝廷兵部右侍郎,被人追砍,锦衣卫居然没有动静。
这显然不符合常理!
于是,崇祯深更半夜把许显纯召进宫,臭骂了一顿。
“要是李邦华之后有任何闪失,朕就夷你三族!”
许显纯心惊胆颤匍匐在地上:“臣知罪,臣一定不会让李侍郎有任何差池!”
“滚!”
因为这件事,崇祯不得不把还在洛阳的骆养性调回来。
骆养性与许显纯是不对付的。
接到命令后的骆养性日夜兼程往北京赶,几天后,连夜进宫面圣。
崇祯只有一句话:“把当晚的所有人给朕揪出来,一个不许抓错!”
“是!”
这件事并没有闹大,崇祯算是将此事压着,让锦衣卫来查办。
然而,崇祯也感受到了京卫的棘手。
他需要御林卫快速成长起来,成为自己手里的军事力量。
四月中旬的时候,还发生了一件大事,这件事立刻解了崇祯的燃眉之急。
什么大事?
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入京了!
听到这个消息,没有人比崇祯更高兴了。
秦良玉,女人。
明朝最能打的女人!
白杆兵,明朝最能打的精锐!
白杆兵是野战部队,却可以硬刚建奴。
崇祯刚穿越回来的时候,就下了圣旨让秦良玉带白杆兵进京。
现在,她终于来了!
秦良玉对大明的忠贞,白杆兵对大明的忠贞,那是历史上闪耀着谁都抹不去的光辉的。
朝堂上,大臣们站在两边,秦良玉走了进来:“臣参见陛下!”
“秦爱卿免礼!”崇祯颇为兴奋。
而一边英国公张维贤眼中却闪过了一丝惊慌。
“陛下,奉陛下谕旨,五千儿郎已经全部抵达京师,请陛下随时检阅!”
“好!”
崇祯说完,一边的王承恩就拿出圣旨了。
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秦良玉忠君爱国,乃大明栋梁,赐护国夫人,钦此!”
“谢陛下!”
退朝之后,崇祯在自己的御书房单独见了孙承宗。
“孙爱卿,建奴猖獗,朕现在需要一个辽东督师,你认为谁最可靠?”
孙承宗道:“陛下,臣以为,辽东督师非袁崇焕不可。”
崇祯深吸了一口气。
看来历史在这关键的时刻,还是发展到袁崇焕身上了。
袁崇焕在后世的网络上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,历史学家们将他定义为民族英雄,可偏偏键盘侠们脑瓜子里就那么点货,张口就是各种定罪。
在张凡这个崇祯看来,袁崇焕最大的错误决断可能是擅杀毛文龙。
毛文龙那个兵痞子、丘八当然不是什么好鸟,不服朝廷管辖,这样的将军必然是要好好教训一顿的!
但是眼下建奴不断壮大,朝廷又不得不依靠皮岛上的毛文龙。
正史中,袁崇焕正是觉得毛文龙不服军令,管理失控,才决议杀掉毛文龙。
却导致毛文龙部失控,辽东也失去了一支可以制衡建奴的小规模武装部队。
此时的崇祯思虑片刻,他心中也是担忧的。
袁崇焕有本事,历史上,他的那一套辽东方案很有效果,最重要的是还省钱。
但袁崇焕这人有些狂妄,就说历史上杀毛文龙一事,竟然在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杀了。
崇祯道:“王承恩,召袁崇焕来进京见朕。”
“是!”
崇祯又补充道:“对了,朕想准备一些粮草送到东江镇给毛文龙,孙爱卿你意下如何?”
“天子圣明,毛文龙是大明在辽东后部仅存的战力,可以对建奴有很大的牵制作用。”
崇祯点了点头,孙承宗算是大明朝文人里少有对武将很不错的文官,这可能和他通晓兵事有关。
“既然毛文龙的作用这么重要,朕打算再赐他一柄尚方宝剑,赐爵位辽东伯,如何?”
“老臣以为可行,毛文龙部孤身在皮岛,将士艰苦,若是陛下恩赐下去,将士们必然对陛下感恩戴德。”
“如此这般,就由你来提此事,朕批准就好。”
“遵旨!”
这是皇帝的想法,但让孙承宗来做这个好人,显然是向孙承宗表态自己对他的信任已经重视。
毕竟崇祯接下来还需要依靠孙承宗来平稳全国军事大局。
不过,毛文龙那个军阀头子崇祯肯定是不放心的。
等孙承宗走了,他便找来心腹太监徐应元前来,自己写了手谕,让徐应元去一趟东江。
明面上好人要孙承宗来做,但私下里,这收买人心的事,可不能放过。
徐应元带上崇祯的手谕,另外崇祯又从内帑里拿了一万两,这一万两是准备给毛文龙的。
毛文龙不听话是真,但朝廷还是要拿出信任的态度,至少这个特殊的时候要拿出来。
等徐应元带着手谕离开后,崇祯换了身常服,带着王承恩、方正化两个太监,又将许显纯叫上,悄悄出宫微服私访。
王承恩劝阻不成,只能跟着皇帝一起出去。
冬日的北京城严寒难耐,街头没有太多人,大家都躲在屋子里。
崇祯一身素衣,以玉冠将头发束起来,剑眉星目,好一个英俊少年郎。
昨日早朝,朕颁布了永不加赋的圣旨,今日要来看看百姓们的反应。
崇祯觉得,自己的基本盘一定是老百姓和军队,在任何时候,只有掌握了民意和军队,才能说话算数。
这永不加赋是给百姓的第一条,显然还不够,但先扔出来再说。
果然,崇祯在大街溜达了一转,就有听到百姓在讨论朝廷刚颁发出来的永不加赋的政策。
不少地方都在讨论,百姓们称赞这是好政策啊。
有人甚至大声叫好,说新皇登基,当今天子是明君。
听到这些,崇祯心中有了谱。
这北京城繁华倒是十分繁华,街头的酒店有不少客人,街道也很干净。
张凡上一世也是在北京上班,就说这西城,他都不知道经过多少次,不过还是第一次在四百年前的北京西城。
一时间,他竟感慨万千。
王承恩见皇帝眉宇间有喜悦,心中也舒缓了许多。
突然之间,崇祯看见街头角落里,有一个小女孩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。
王承恩道:“公子,时候不早了,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吧。”
“不急。”
崇祯向那边走过去,来到几个孩子面前。
“这位公子,给我点吃的吧,就一点点,我已经两天没吃饭了。”一个脸上脏兮兮的小女孩睁着大眼睛,满眼楚楚可怜地看着崇祯。
“王承恩,先去买两个馒头,再端一碗热水来。”
“是!”
崇祯将斗篷取下,给这小女孩披上,问道:“你父母呢?”
“公子,我是陕西人,我父亲在饥荒中饿死,我和母亲逃到北京来讨生活,母亲在半个月前病死了,只剩下我一个人。”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声音很虚弱,她蜷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,看样子似乎只想保存体力。
这样能活多久就多久吧。
她眼中透露出深深的绝望和无助。
崇祯心一跳,陕西饥荒!
明朝中后期人口暴涨,又逢小冰河时期。
再加上朝廷腐化,行政基本坏死,朝廷只顾重税以凑军费,官员还大肆在里面搜刮民脂民膏,原本就悲惨的农民,别说饭了,连一口粮食都没有。
陕西地带已经饿死了很多人了。
明年,那边就会发生动乱。
后年,李小哥就会带领他的泥腿子们扯开旗子来。
这个小女孩子约莫十二三岁的样子,轮廓清秀,眼睛又大又圆,只是长期饥饿,脸色发黄。
如果是在21世纪的中国,她一定是在读中学吧,绝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。
一瞬间,张凡心中就燃起了一股怒火。
这世道,真是吃人的世道啊!
他当然知道明末民生疾苦,但现在亲眼看见后,才深深体会到。
不多时,王承恩便拿来了热馒头和热水。
崇祯蹲下,将馒头一小块一小块揪下来。
人长期不吃东西,必然会暴饮暴食,很可能会噎死,尤其是面食。
崇祯将小块小块的馒头喂给小女孩,小女孩一口一口吃下去。
崇祯又将热水喂给她喝。
等吃完两个馒头,小女孩才逐渐有了一些力气。
一边的许显纯看在眼里,心中想着当今天子竟然是一个千年一遇的圣德仁君。
这古往今来,有哪个皇帝会如此这般对待一个普通百姓?
看来只要忠心一些,自己头上这颗脑袋肯定是保住了。
待小女孩吃完馒头,崇祯将她扶起来。
“谢谢公子。”
“走,我带你去对面的酒楼吃肉去。”
小女孩感动得哭出来:“多谢公子大恩大德,小女子愿为公子做牛做马。”
“先别说了,外面冷。”
崇祯带着这小女孩进了前面的悦来酒楼。
这来凤酒楼可是北京城有名的大酒楼,朝廷大臣、王公贵族,还有富商们都喜欢来这里吃饭喝酒。
崇祯带人进去,那小二一过来,看小女孩满脸脏兮兮的,显然是个叫花子,立刻脸上就变了。
“走走走,这里不招待叫花子!”
许显纯立刻扔了一锭银子,冷声道:“怎么说话的,给我们公子安排最好的厢房!”
小二立刻道:“是是是!”
退朝后,崇祯就急不可耐与秦良玉一起到北京城外检阅白杆兵。
与京师的京卫相比,白杆兵的装备还是有些不足,不过这并不妨碍这支军队成为战斗力爆表的部队。
早在天启元年,四川永宁宣抚司宣抚使奢崇明武装叛乱,在西南一带攻城拔寨,震动蜀中。
那货就是被秦良玉摁在地上摩擦了的。
虽然现在奢崇明还活着,但西南作乱已经接近尾声,基本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。
其实在万历年间,秦良玉就跟随夫君一起征讨在西南作乱的杨应龙,那个时候,就展露出她过人的军事才能。
到了天启年间,她还和建奴正面血战,参与过镇守山海关。
可以说战功赫赫,且在历史上,对朱家皇帝忠肝义胆。
崇祯是信任这样的人的。
在锦衣卫的簇拥下,崇祯和秦良玉来到北京城外白杆兵驻扎的地方。
同时,皇帝也给白杆兵带来了宫中的御酒。
皇帝到的时候,白杆兵全军已经在空地上列队好,自然是有人提前到了通知了他们的。
“吾皇万岁!”
突然,几千个嗓子同时吼出来,颇有气势。
崇祯骑着马,来回奔走了两转,大声道:“你们都是大明的勇士,朕比谁都清楚你们为大明流过血,今天,朕听说你们来了,心中非常高兴,所以准备了酒,朕要给你们喝一杯!”
一听皇帝这么说,全体将士都激动起来。
皇帝居然要跟我们喝酒?
这不是在做梦吧?
大明的武人地位是很低的,尤其是白杆兵这种地方部队。
他们都是蜀中穷苦人家出身的,别说见皇帝了,进京都没有进过。
今日见到皇帝已经非常激动,这事回去后可以吹一辈子了。
现在皇帝居然还要喝酒!
一边的太监们连忙将御酒从马车上搬下来,动作倒是很快。
不过好歹也有五千人,太监们忙活了半天,才倒完酒。
少年皇帝举着盛满酒的碗道:“诸位将士,喝了这杯酒,咱们一起杀建奴,杀鞑子,保卫大明,如何?”
他的声音非常大,少年人气血十足,吼了两嗓子后,脸都有些微红。
“吾皇万岁!吾皇万岁!”空地上响起了山洪海啸的欢呼声。
崇祯将酒一饮而尽,大家也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。
白杆兵这些小伙子们只觉得激动得面红耳赤,心潮澎湃,喝了皇帝的御酒,见了天子,感觉人生仿佛都圆满了。
喝完之后,崇祯将碗怒砸在地上,惊得大家都呆住了。
然后,崇祯拔出天子剑,高呼道:“待朕整顿完三营,必与诸君上阵同袍杀敌!大明万岁!”
“吾皇万岁!大明万岁!”
又是一片一片连绵起伏的高呼,群情激动。
一边的秦良玉只觉得这个新登基的小皇帝似乎与众不同啊。
他给人一种充满了力量的感觉。
连秦良玉都感觉热血沸腾起来,更何况那些小伙子们。
崇祯又在这里待了一会儿。
他与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,秦良玉的侄儿秦翼明、秦拱明单独喝了两碗酒,还询问了这三人过往战场上的一些事情。
几人从最开始的紧张,到慢慢的放松,也就聊开了。
这天一聊开,话匣子就打不住了。
几人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过去和叛军打仗的事,又说了一大堆和建奴打仗的事。
就说马祥麟,当年镇守山海关的时候,眼睛被射瞎了一只,现在只能一只眼睛了。
不过他依然有军中“赵子龙”的美誉,他单枪匹马就敢硬闯建奴的军阵,提枪杀人,快如飞电。
聊完天,崇祯才带着人折返回去。
这也算是和白杆兵的主干们打下了一些情感基础,彼此熟悉了。
接下来,崇祯的腰杆子都硬了许多。
这京卫三营,是必须得好好整顿的!
接下来,崇祯给秦良玉赐了府邸,让她就住在北京城。
白杆兵的到来,突然让朝堂有一种怪怪的感觉。
但一切的一切,也都按照这个轨迹在走。
最近也无大事,刘宗周上奏说因为那个监生弹劾内阁大臣的事情,现在江南那边的读书人还在闹。
这事崇祯暂时也不打算抽太多精力去管。
等到三月二十五日的时候,骆养性终于将一份名单呈报给了崇祯。
这份名单就是那天晚上追杀李邦华的人。
一共二十三个人。
调查清楚了,这二十三个人,都是北京城的地痞流氓,现在每一个人都在锦衣卫的大牢里,被打得皮开肉绽,半死不活。
而招供书呢?
也出来了。
北京城红怡院的老板张迎春。
按照张迎春最开始的口供,是认错人了。
这就有意思了,你一个开妓院的,纠集了二十三个地痞流氓,追杀朝廷部院大臣。
这简直就是胆子大到了无边无际了!
认错人了?
当然不是认错人了。
在锦衣卫一顿“伺候”之后,张迎春才供出了背后的主使者:通州卫千户顾成武。
哦豁!
天气慢慢转暖和了,骆养性带着一百多锦衣卫很快就抵达了通州的千户所。
“通州顾千户可在?”
刚下马,骆养性的声音就传来了。
他正要进户所,被门外的侍卫拦住,骆养性一把推开那护卫,道:“锦衣卫办事,你也敢阻拦,想掉脑袋么!”
那护卫连忙缩了回去。
一个大约三十几岁的青年从里面走了出来,穿着千户的军服,看到骆养性着蟒袍,连忙道:“卑职参见大人!”
他虽然没有见过骆养性,但见这官服就不一般了。
“你就是顾成武顾千户?”
“卑职正是!”
“很好,跟我们回去一趟。”
顾成武面色一变,道:“大人这是何意?”
“回去你就知道了!”
“大人!这里是通州卫所!我们是防护京师的三营京卫!”
“哈哈哈,谁还不是京卫!”骆养性不屑道。
锦衣卫也是二十六京卫中的一卫。
而且是皇帝亲军,皇权特许!
当大臣们都在观望局势的时候,崇祯却也懒得多想。
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干嘛,他还想多活几年。
和大臣们斗智斗勇的时候,也得多注意休闲娱乐啊!
例如,这大冷天的,回去找周皇后暖被窝不香吗!
有那么漂亮的妹子,不睡还是人吗!
周婉言祖籍在江南,她身上也有江南女子的婉约和清丽。
可能是受到崇祯之前节俭的影响,周婉言也喜欢穿素雅的服饰,这倒是与后世的古典简约审美很契合。
她此时便在坤宁宫中,着了一身玉色的常服,看起来干净出尘,像秋夜的明月一样。
当崇祯到坤宁宫前面,正有人要通报的时候,被崇祯打住。
他悄悄走到坤宁宫,还没有进去,就听到里面传来周婉言的声音。
“嫂嫂似乎有心事?”
嫂嫂?
崇祯努力回想着,哦,对了,朱由检哥哥朱由校的皇后张嫣。
说起来,历史上朱由检这个皇位,还要多亏了张嫣。
在朱由校死之前,张嫣建议他将皇位传给信王,也就是现在的崇祯,朱由校便一口答应了。
后来,为了报答这位嫂嫂,朱由检将她封为懿安皇后供奉着。
“也没什么,最近那个客氏似乎从浣衣局出来了。”
里面传来张嫣柔和且带着一点哀怨的声音。
周婉言立刻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,她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女子。
客氏是先帝的奶娘,先帝还在的时候,那个女人仗着天启皇帝的宠爱,与魏忠贤狼狈为奸,权倾朝野,坑害忠良。
那个女人心肠非常歹毒,在宫内,她担心失宠,所以对皇后和嫔妃都敢下手,导致先帝的子嗣,没有一个正常长大的。
半个月前,魏忠贤被皇帝发配到凤阳,客氏则被发配到浣衣局。
想来魏忠贤突然回来,又将客氏从浣衣局捞了出来。
而懿安皇后张嫣是一个性子非常柔和的女子,她当初就是被客氏害得不能生育了,这件事使她从此变得有些低沉抑郁。
她对客氏非常敏感。
周婉言道:“那个女人做了那么多恶,居然又出来了,真是可恶,我这就去跟陛下说。”
“陛下日理万机,妹妹还是不要因为这些小事去打扰陛下了。”
“可是那个女人害得姐姐成这样,且谗害了多少忠良。”
“没关系,陛下登基以来,局势已经稳定下来,相信她也不敢再胡作非为。”
“嗯。”
崇祯这才走了进去。
周婉言一见皇帝来了,连忙起身行礼:“臣妾参见陛下。”
懿安皇后也连忙起身:“参见陛下。”
“都免礼吧。”
崇祯没想到皇嫂也在这里,他还准备来周婉言这里找周婉言暖被窝来着。
这位穿越客崇祯看了一眼张嫣,心中不由得感慨起来。
张嫣果然如史书上记载的一样漂亮。
史载:张嫣颀秀丰整,面如观音,眼似秋波,口若朱樱,鼻如悬胆,皓牙细洁。
与周婉言的清丽素雅不同,张嫣是一种妩媚的美,她被称为历史上五大艳后之一。
今年的张嫣也才不过二十一岁,比崇祯体内这个穿越来的灵魂要小。
崇祯道:“婉言,朕刚才听你们说到客氏,是怎么一回事?”
周皇后道:“听说客氏从浣衣局出来了。”
周婉言也不多说,之前的事,崇祯心里都是一清二楚的。
客氏与魏忠贤一起在宫中为非作歹,人神共愤。
崇祯微微一惊,这才想起来,自己穿越过来已经改变了历史走向。
魏忠贤被传回来了,没有在去凤阳的路上吊死。
魏忠贤回来后,自然会想办法营救他的老相好。
穿越过来后,一直在忙着重要的事情,倒是没有注意过魏忠贤那个老相好。
这个女人可是个狠角色,在天启朝将后宫搅得不得安宁,而且还直接影响朝政。
张嫣道:“今日听下面的宫女说起,最近曹化淳办了一个彩票局,这个客氏在彩票上投了很多钱进去打了水漂,昨日还恼羞成怒与曹化淳在对峙,责怪曹化淳欺骗她。”
张嫣和周婉言都很讨厌客氏,偏偏这两个人又是性子比较柔和的女人,也不会什么心机手段。
客氏现在又有魏忠贤护着,她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“呵。”崇祯冷笑一声,“这彩票局是朕要办的,客氏好大的胆子,难道还要质疑朕不成!”
“去把曹化淳找来见朕!”
“是!”王承恩连忙小跑出去。
“夫君,这个客氏当初害得嫂嫂她……”周婉言欲言又止,担心张嫣伤心难过。
崇祯坐下,道:“不急,今日朕来给嫂嫂做主。”
张嫣心中大为感动。
她虽然在慈庆宫深居简出,但多少也听说了最近皇帝在朝中的杀伐果断。
虽说将魏忠贤又撤回来了,但也大大压制了魏忠贤的权力,更使得之前权力滔天的“阉党”现在几乎崩散了。
朝局至少稳定下来了。
而且还听说皇帝颁布了永不加赋的仁政,让调回了孙承宗。
在信王的时候,张嫣就觉得朱由检是一个品德端正的人,当初先帝临行之际,推荐他继位,看来是没有错的。
不多时,那曹化淳便来了:“奴婢参见皇爷。”
“曹化淳,朕听说客氏在彩票局输了不少钱,来找你对峙,可有此事?”
“回禀皇爷,确有此事。”
崇祯怒道:“为何不与朕说?”
曹化淳当即吓得跪在地上,道:“皇爷恕罪,奴婢……”
“你有何顾虑?”
这曹化淳,是崇祯还是信王的时候,便跟在身边的,对崇祯是最忠心的太监之一。
崇祯之所以将这件事交给他去做,也正是因为曹化淳忠心耿耿。
可能以前天底下最肥的差是盐铁漕运,但现在就是彩票局了。
“奴婢是担忧魏公公。”
崇祯立刻了然。
曹化淳在天启年间和东林党走的比较近,在品行上没有什么劣迹。
正是因为他和东林党人走的比较近,当时魏忠贤在朝中搞东林党人,所以他也被魏忠贤搞了。
同样是太监,他对魏忠贤还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。
更何况此时的魏忠贤是东厂提督,曹化淳却只是彩票局的太监。
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宫内还有很多魏忠贤和客氏的人。
明朝末年的皇宫内养了六七万的宫女太监,却是很多,这些太监进来大多数托关系进来的,所以逐年累月的增加。
崇祯登基之初,对宫内魏忠贤的人开始清除,只不过这清除了好几个月了,依然还没有清除完。
魏忠贤回来了,这些人自然还是要去魏忠贤那里打小报告的。
毕竟人数太多,人一多,就嘴杂,而且打小报告的也多。
崇祯低眉沉思道:“王承恩,朕给你一个任务。”
“皇爷请吩咐。”
“你去把宫内二十四衙门的人给朕清理一遍,朕不想养闲人,这紫禁城内只能留一万人,其余人都安排去给宋应星种田去。”
崇祯这就叫做闲余资源合理分配。
王承恩微微一怔,这一下子要裁汰这么多人?
“皇爷,若是都赶出去了,宫中之事怕是应接不暇。”
“如何个应接不暇,你尽管按照朕的吩咐去做就是。”
“是!”
“另外,你去警告魏忠贤,朕不允许还有关于客氏的事情传到懿安皇后这里来。”
“是,奴婢这就去办。”
杨所修一进宫,就紧张得腿发抖,他感觉自己仿佛今天就可能要被推到菜市口去掉脑袋了。
所以他出门前,在家里写了一封遗书,核心意思就是,告诫后人以后不要随便乱拿别人送的钱。
等到了皇帝的御书房门口,他就恭候在那里。
春天的北京城风很大,紫禁城里也有大风。
温度还很低,杨所修就等在外面,一直等啊等啊,皇帝也没有传召他进去的意思。
足足等了一个时辰,这一个时辰里,杨大人仿佛过了整整一个世纪。
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,如果不是在皇宫里,他很可能会崩溃得哭出来。
毕竟知道自己要死了,是个人都会害怕。
直到傍晚时分,孙承宗从皇帝的御书房出来,看见杨所修还等在外面,对杨所修点了点头。
杨所修连忙对孙承宗行礼。
王承恩这才出来,把杨所修叫进去。
这一进去,杨所修就感觉呼吸一紧,喉咙仿佛都发干了。
“臣……参见陛下!”
皇帝也不说话,就拿着一份奏疏在那里看。
过了片刻,崇祯才慢悠悠道:“被自己的上级弹劾,光不光荣?”
杨所修连忙跪在地上,瑟瑟发抖,已经心生绝望:“臣罪该万死!”
“你确实罪该万死,不仅曹尚书让你死,毕自严也跟朕说,你当杀!”
曹思诚和毕自严表示自己很冤枉,人家只是在奏疏里所杨所修利用职权之便贪赃枉法,当搁去官职,发配为民。
可在崇祯嘴里,就变成了人家想弄死他了。
“陛下恕罪!陛下恕罪!”
“朕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,去陕西走一趟,把陕西的灾情给朕缓一缓。”
杨所修心里一跳,顿时大喜:“陛下放心,臣就算是豁了这条命,也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!”
“施凤来现在在那边,但现在让朕不满意啊,你给朕想想。”
“陛下,这次山西案查抄的粮食就有五万石,可以先运输四万石过去,臣来监督这事,保证不会出任何纰漏!”
崇祯当然相信杨所修不敢再从里面拿钱,这次他是真的怕了。
给他几个胆子他都不敢拿了,至少暂时不敢拿了。
而且为了挽回自己的小命,派他去陕西是最好的。
“这不够啊,陕西那么大,还有没有别的办法?”
杨所修眼珠子转了转,道:“陛下,福王、秦王、晋王、代王,都有粮食。”
他这话一出,空气凝固了一会儿,崇祯才开口道:“你是让朕找他们去借?”
“借也可以,买也可以。”
“朕知道了,你下去吧。”
“是!臣告退!”
过了一会儿,崇祯让王承恩把温体仁叫来。
温体仁来了,温体仁看起来一副老实相,满朝文武也都觉得他是个老实人。
只有崇祯这种穿越者,才知道,这是大明崇祯朝的第一老油条。
“臣参见陛下!”
“温爱卿,前天有人跟朕说,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横行霸道,欺压百姓,这事你知道吗?”
这是个送命题。
你回答知道,皇帝会跟责问你,既然早知道,为什么不禀告朕,你身为礼部尚书,这位玩忽职守啊!
你回答不知道,皇帝会责问你,你这个礼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,宗室不是归你礼部管么,怎么什么都不知道,朕要你何用。
“陛下,福王欺压百姓已经很久了,并不是这些时日才发生的。”
温体仁不愧是温体仁,这问题他知道不能正面回答,所以转了个弯。
“哦,为什么没听礼部说起?”
“曾经向先帝提及,被搁置。”
你看,死掉的皇帝谁说没用的,背锅还是可以的嘛。
反正天启皇帝已经不可能从坟里爬出来了,责任都推到他头上就对了。
“那你觉得,此事该如何处置?”
“陛下可处以训诫,告诫福王切莫忘了祖训。”
“你再想想,还能做点什么?”
“还可以惩罚一下福王。”
“如何惩罚?”
“以后不得赏赐了。”
崇祯想了一会儿,道:“朕知道了,你下去吧。”
温体仁告退。
出去后的温体仁,露出笑容:小皇帝,你还是太小,以为这样可以利用我,想多了?
三天后,早朝。
崇祯依旧道:“有事准奏,无事退朝!”
杨所修连忙出列道:“陛下,臣有事要奏!”
“准奏!”
“臣要弹劾礼部尚书温体仁,他私收考生钱财,徇私舞弊!”
一边正在打瞌睡的温体仁立刻被惊醒,差点没有跳起来。
他连忙出列道:“陛下,臣冤枉。”
“陛下,这是证据。”
王承恩将杨所修手里的东西呈递上来,崇祯看了一眼,怒道:“温体仁,你还有什么要说的!”
“陛下……臣是冤枉的……”
“来人,把温体仁打入天牢!”
温体仁还一脸懵逼,就被拖到天牢里了。
变化太快,他自己都反应不过来,到底发生了什么?
在天牢里待了两天,温体仁怎么也想不通杨所修为什么要针对自己,大家都是同僚,想来井水不犯河水。
温体仁当然想不通,他自诩是那种在夹缝里都能生存的人,从来不得罪任何一方。
怎么这次杨所修那条恶犬的獠牙就咬到自己头上来了呢!
刘宗周来看望温体仁。
温体仁顿时有些感动,还是刘宗周讲义气啊,这个时候还来看自己。
“温大人。”
“刘侍郎。”
“温大人这次做得有点过分了。”
“你也相信杨所修?”
“不相信不行,现在连礼部给事中也在弹劾你,杨所修已经奏疏陛下,要问斩你!”
“不可能,这么一点……”说完,温体仁就发现自己失言了,他吓得全身冒冷汗。
“温大人,我已经向陛下求情了,但陛下不见我。”
温体仁脸色发白,难道皇帝真的要杀了自己。
刘宗周走后,第二天,崇祯就来了。
“陛下!”温体仁匍匐在牢房里,瑟瑟发抖,脖子也是凉飕飕的。
“温大人,朕再问你一次,福王的事情,还有没有别的办法?”
温体仁全身一颤,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在天牢里了。
最新评论